配资炒股中心牧野迁居到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的一个城郊小区
2021年9月,牧野迁居到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的一个城郊小区,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一处有天有地、有庭院的中式合院。从浙江苍南的北山村,到上海松江的洞泾镇,牧野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坎坷与沧海桑田,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——来于农村,回归自然。他准备在这诗情画意、钟灵毓秀的佘山东篱下,追寻诗和远方!
▲ 牧野佘山东篱下的小院
十一长假,牧野在地下室开箱整理书籍时,偶然发现了几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集,不由陷入了沉思。
这些是他在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三年左右,购买的《新时代朦胧诗》《朦胧诗五人诗选》《席慕蓉诗选》《琼瑶诗选》等诗歌类书籍。那些年,新诗在国内形成一股热潮,牧野也痴迷地加入了追诗者行列,从牙缝里挤出的几个铜钱,大多贡献给书店。在追梦的同时,牧野也写了不少诗歌,发表在校刊及本地的一些报刊杂志上。同时,他还创办了一个诗社——朦胧诗社。
展开剩余88%▲ 牧野书柜的一角
随着九次搬家,牧野的书籍也经历着一次次更新迭代。有的被捆成粽子,堆在老家,至今还未解绑;有的忍痛割爱,送给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书友。只有一些工具书与部分诗歌类书籍,一路跟随着牧野颠沛流离,也一路壮大着书籍队伍。
出身贫寒的牧野,从小就喜欢听一身长衫的爷爷讲“唐朝三国”之类的评书,更喜欢看一些连环画。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牧野偶然借到了一本《说岳全传》大评书,便废寝忘食地捧在手中,连回家干农活时,也偷偷地带在身上,时不时就拿出来看上一会。从此,一发不可收拾 ......
▲ 牧野(左)与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
上初中后,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在校园盛行。因家庭变故,自小寡言少语的牧野就迷上了金庸、古龙、梁羽生的作品。陆续用买饭菜票的钱,买了几本武侠小说,与同学们交换着看。由于牧野与另外两位同学,课间基本不出去活动,都在埋头看小说,被同学们戏称为三大“图书鬼”。
少年的牧野,虽然喜欢看书,但藏书并不多。因为“昂贵”的课外书,常常让他“可望而不可即”。所以,在他自制的金竹书架上,大多是学科类课本、教辅书籍和一些相对便宜的连环画,课外书寥寥无几。至今,在牧野的老家,还保留着他中小学各年级的课本和满满一棒冰箱的连环画。
▲牧野(左)与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
高中毕业后,全校总分第一的牧野,放弃了升学再造的机会,去当地粮管所实习会计。他用第一笔工资,购买了十几本早就向往的书籍,并定制了一个玻璃书架。
被生活折磨成体弱多病的父母,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牧野的身上。二十二岁就草草结婚的牧野,从此开启了为生活、为责任而四处奔波的人生模式。在老家,敢为天下先,创办财会信息社、承包电信所,成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下海创业期间,牧野与书还是不离不弃,一有空就看书充实自己。并自习考上了大学本科。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六年期间,还创办并主编了内部交流杂志——《财会信息》,兼职《新华内参》通讯员,参与了编辑与记者工作。
▲ 牧野(右)与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
2003年,牧野举家搬到上海。陆续创办了网络公司、教育公司、文化公司。
2015年8月,碌碌半生的牧野,在上海参加次子高中入学前的第一次家长会后,紧绷了二十多年的神经,终于松了下来。回到家,有感而发,立刻就写了一首诗歌——《语数外中的人生》。几天后,发现“上海市民诗歌节”在网络征稿,牧野便随手投了上去,这是他下海20多年后,首次公开发布的诗歌。可能是运气,也可能是曾经的创作功底还在,牧野的诗歌居然在“上海市民诗歌节”上获奖。
▲ 牧野(右)与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
同年,即会写诗又会管理网站的牧野,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——中国诗歌网聘请为技术总监、期刊主编兼上海频道站长。从此,牧野开始重返诗坛,走向了诗歌编辑与创作之路,越走越远。
接下来的十年,爱写诗、爱看书的牧野,发现了峰回路转——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,书柜上的书籍也越来越多。除了报刊杂志赠送的样刊外,还有自己购买的诗选、诗友赠送的诗集、赠阅的诗刊和一些管理、党建、财经类等书籍。
▲ 牧野在北京电视台朗诵自己的诗歌
这些书籍也随着牧野的多次搬迁,经常被打包、拆开,反复折腾,乐此不疲。
2021年,因大环境原因,牧野关闭了位于静安区的教育公司。经历了多年的商海沉浮与栉风沐雨,牧野痛下决心,准备跳出商海,远离喧嚣,专心从事文学艺术工作。
▲ 牧野(左)与中国诗歌网负责人杨志学
于是,他便购买并搬迁到松江区洞泾镇的一处合院。把经营多年的个人网站,升级为专门为文学艺术服务公益性网站——中华文艺网。接受中国诗歌网原负责人的推荐,担任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副会长(备注:中国乡土诗人协会,由臧克家发起创办,归教育部主管,官方注册名为中国新文学学会乡土诗人分会),分管协会在江浙沪的日常工作。接受中国诗歌学会会长的推荐,加入中国诗歌学会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,负责对接江浙沪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的诗歌文旅共建工作。
在新的环境、新的挑战中,牧野脚踏实地、兢兢业业、循序渐进。除了完成网站与组织的基本工作之外,还主办、协办了不少文艺活动,接受了不少诗集、诗刊主编的委托,担任选稿编委、组稿编辑、栏目主持等,协助他们在江浙沪地区挑选优秀诗歌。工作之余,牧野也积极投入诗歌创作,并发表了一些有特色有品质的作品。
▲ 牧野(左)与中国作协副主席黄亚洲
为此,牧野近年得到了诗歌文学界的普遍认可,也获得了一些鼓励。2021年被希腊文学艺术学院授予文学博士荣誉学位,获萨希托国际文学奖等;2022年被博鳌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任命为副秘书长,获大风诗歌奖等;2023年被解放军某部聘请为“青年军官文学启明导师”,获《无忧诗刊》年度诗人奖等;2024年被“全民诗歌运动”推荐为“2024年中国诗坛年度十大诗人”,获第七届中国当代诗歌奖(2021-2024)贡献奖等。牧野原创于1988年的朦胧诗社也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诗歌春晚2024年度十佳诗社。
▲ 牧野(右)与中国诗歌学会书记王山
再次回想起十年前重返诗坛的那首《语数外中的人生》:
人生就像一个圆
起点与终点都在同一个地方
只要走完 就算圆满
直径长短 又有何妨?
—— 摘自牧野《语数外中的人生》
▲ 牧野(左)与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
文学博主鹿先生说:“这是牧野关于在《语数外中的人生》之数学中的人生感悟,也是他在时代的变革中不忘自我、保持本心的灵魂追求。人生是一个圆,起点又是终点,我们在这个圆上相遇、相知、相逢,又相忘。人生如圆,没必要计较那些曾经的得失,直径长短好似曾经拥有的多少,即使转瞬成空又有什么关系?因为我们终将回归自我,身外之物即是资本也是累赘。圆满的人生不该计较得太多。”(摘自《朦胧诗的殿堂——接班人牧野》)
是呀!人生如梦,但又能有几人与自己的梦想相向而行?经历了无数次的犹豫彷徨与灵魂拷问,牧野最终还是选择了初心,选择了诗和远方,哪怕再困难,也要向着梦想砥砺前行!
▲牧野(左)在上海市民诗歌节启动仪式上
牧野,本名黄昌印,原籍浙江,现居上海。中华文艺网总编辑,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副会长,中国诗歌学会文旅委员,朦胧诗社社长,《世界诗歌》杂志副社长,《诗界》诗刊学术顾问。多次受邀出席一些重大诗歌文学活动,获得国内外诗歌类奖项若干,有不少诗歌作品收录于知名刊物及著名选本。主要代表作有《海的名字叫寂寞》《刀客》等。2021年被希腊文学艺术学院授予文学博士荣誉学位。2022年被博鳌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任命为副秘书长。2023年被某部聘请为“青年军官文学启明导师”。2024年获第七届中国当代诗歌奖(2021-2024)贡献奖。曾任中国诗歌网总编助理兼上海频道站长。
▲《洞见》目录
本文经松江区洞泾镇宣传部改编后发在《洞见》杂志 撰稿:小小
(作者授权发布)
发布于:上海市申银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